凤川街道:“红色乡音”变革型党组织已排摸登记流入党员105名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2022-07-29 09:36:47
这几日,凤川街道的“红色乡音”驿站可热闹了,7月4日,首期32人的“小候鸟”班已开班。

“不仅在寒暑假中有老师陪着孩子们学习和游戏,还有坚持了十多年的‘四点半课堂’,让家长们都能安心上班。”来自江西井冈山的谢雪花在凤川街道桑园村已“定居”了12年,她感慨住在桑园村有着很强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桐庐凤川街道,自2018年区划调整后,为集城区、郊区、山区、园区为一体的复合“体质”,也带来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管理精细化水平、社会活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日前,在凤川街道以“乡音说事 共谋发展”为主题的“新村夜话”活动中,凤川街道以党建为统领,创新探索“红色乡音”变革型党组织,蹚出一条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老乡带老乡,一人管一片。”

从去年10月开始,凤川街道开始聚焦外来流动党员,创新探索“红色乡音”变革型党组织,打造入桐人才第一栖息地,也让外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有“家”有作为。6月“红色乡音”驿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室内外配套。其实此前,“红色乡音”驿站就已发挥作用,与公安局实现信息互通,并设立外来流动党员的报到点,让更多遗漏失管的“隐形党员”更方便地找到组织。同时,该街道下一步将联合辖区公安、村(社区)、学校、金融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成立凤川街道流动党委,下设8个“新凤人”流动党支部,确保对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全覆盖。截止目前,“红色乡音”变革型党组织已排摸登记流入党员105名。

如何让流动党员变成“自家人”,且让“老乡带老乡,一人管一片”?凤川街道对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依托志愿汇积分平台,给予积分奖励,并能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同时织密流动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老乡的三级网络,把现有村(社区)周三例会制度与“乡音说事”相结合,“街道+村社+流动党支部”共议难题、共话发展……持续完善的机制保障,织密了“组织网”,让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激励干事形成良性循环,并绘出凤川街道基层党建治理路线图。

双向“奔赴”,首批党建资源“服务清单”确立。

在村里,无论是老年食堂就餐,还是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以及家家户户独有的电瓶车充电桩等,新凤川人和“本地人”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这是一场“共建共融”的双向奔赴。在今年5月的疫情防控战期间,新桑园村人不但自发捐款捐物,更是积极争当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同时,我们还对每月‘优秀房东’‘优秀租户’及‘最美桑园人’进行表彰,奖金不大,但分量较重,村民们都会把奖状挂于堂前。在先进典型的引领下,也形成崇德向善的桑园特质。”桑园村党支部书记赵有金说。同时,村两委周三例会都会轮流邀请三位新桑园人为“座上宾”,一起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唤醒新桑园人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而随着“红色乡音”不断健全完善,也将“桑园经验”的内涵持续不断丰富拓展外延。同时,当日的直播间中,村(社区)、学校、金融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讨论明确了首批服务清单,为外来人员的就学、就业等提供帮扶和服务,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大合唱”。

“以‘红色乡音’搭建新型沟通连心梁,通过‘红色乡音’变革型党组织强化有效人口导入,在党建引领下让流动党员真正发挥作用,将群众的所需所盼进行靶向推进解决,实现基层事项的微自治。”凤川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昌坤表示,通过平台的搭建、机制的建立,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持续注入动力、活力,提高了服务群众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刷新着“新凤川人”独有的归属感和温暖感。(记者黄蓉萍 章肖笑)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