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坐地铁·外国人看绍兴”!绍兴迎来一群特别的牛郎织女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2022-08-03 10:23:25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将至,昨天,“书圣故里”绍兴迎来了一群特别的“牛郎织女”。

继“嗨玩1号线 欢乐游绍兴”主题体验游活动之后,杭州日报联合绍兴市委宣传部特别邀请了十多位生活在杭州、绍兴两地的外国友人,作为体验官参与“1元坐地铁·外国人看绍兴”活动。

外国朋友兴致勃勃换上汉服,梳妆戴帽,化身“牛郎织女”,乘坐绍兴地铁1号线,游景点,品美食,沉浸式体验当地传统民俗,以最“现代”的方式赶赴一场溯古的相会。

坐地铁赴“书圣故里”相会

故里,本就是邻里巷弄,是烟火气最浓,人情味最足的地方。此次行程的目的地便选在书圣故里街区,乘坐绍兴地铁1号线在“城市广场”站下车,步行五百多米就到了。

书圣故里街区坐落于绍兴老城区,这里保留了许多上了年头的传统民居,时至今日,人们依旧枕水而居。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景。据不完全统计,绍兴拥有10610座桥,而且古桥占很大的比例,也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古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行外国朋友也在“万桥之城”绍兴体验了一把古桥“相会”。

大家缓步沿河而行,只见河上卧着一座老桥,桥畔白墙上刻着“快雪时晴帖”,旁边立一块石,上面写着“王友军题扇桥”。站在桥上眺望,两边是白墙黛瓦、临水而居的寻常人家,桥洞下,三三两两的几只乌篷小船轻轻摇曳。

“现在我们走的这座桥,叫题扇桥,因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是清道光八年在原址上重新修缮而来。”绍兴评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天将题扇桥的历史娓娓道来。

“题扇桥,这个名字有趣,背后的故事更有趣!”来自玻利维亚的张庆华听得格外认真。因为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来到浙江大学汉语言专业学习,从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地铁到绍兴玩,绍兴是一个底蕴深厚也很现代化的城市。”张庆华说,一来到绍兴,就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他希望毕业后留在杭州,也能常来逛逛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零距离感受越剧非遗魅力

沿书圣故里东门南行百余米,大家来到了一座雅致庭院——“拾贰·朴宿”。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生气勃勃的院落,一棵桂花树亭亭如盖,青砖石瓦,曲径通幽;高低错落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静谧的古老时光。

一花一树,一张案几,一纸笔墨。一踏入这个江南四合院,几位外国朋友不等坐下歇脚,纷纷合影留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院子一角,传来袅袅歌声,几名绍兴本地的越剧爱好者正在这里交流学习。

越剧诞生于绍兴,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第二国剧”之称。

来自津巴布韦的米莱和来自印度的椿甜迫不及待上前“拜师学艺”。换上戏服,戴上行头,两个人也一板一眼模仿起来,他们学唱的是越剧名剧《红楼梦》经典唱段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台下,椿甜的妈妈举起手机,用镜头捕捉女儿唱越剧的画面。她告诉记者,因为女儿椿甜在浙江大学求学,她也来到中国这片土地,七夕前夕能够跟女儿一起游绍兴,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她觉得特别有意义。

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加入学唱队伍。“以前我就知道绍兴的越剧很有名,今天体验了一下,有点难但很有趣。”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扎瓦克儿学的也是汉语言专业,平时觉得自己中国话讲得还算“利索”,但是唱起越剧,好像一下子“不会说话了”。“我还要努力学习中文,有机会也想学学绍兴话。”他说。

沉浸式体验“中国式浪漫”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现场,抛绣球、七夕乞巧、折荷等趣味体验活动也成了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环节。

抛绣球对于外国朋友来说着实新鲜。台下的“新郎”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迎接阁楼上抛下的绣球。

来自赞比亚的小伙宋明火速加入抢绣球的行列,凭借着身高的优势和敏捷的身手,他抢到一个绣球。“虽然这只是个游戏,但我确实很幸运。”宋明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七夕,与西方的情人节不一样,很热闹很有趣。”

和他有相同想法的,还有来自孟加拉国的李杰。李杰来到中国已经四年了,现在浙江工商大学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中国故事,我们穿着古代的衣服,感觉自己走进神话故事里了。”

“第一次坐地铁来到绍兴,还走了绍兴古老的桥,这里的风土人情特别有意思。”李杰告诉记者。他说,未来想继续留在中国,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向世界讲述绍兴故事,将这里看到的、体验到的一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分享给家人与朋友。

“很多常驻在绍兴的外籍人士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之前,我们也组织过‘外籍人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绍兴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次在临近七夕节组织这次文化活动,带外籍人士感受“中国式浪漫”,后续,还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工作,讲述好绍兴故事,传播好绍兴声音。(记者 邱丹晨 徐潇青)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