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金榜题名天下知。”12年风雨,4000多个日夜,今年参加高考的1291万考生即将迎来答案揭晓的时刻。根据往年的统计数字推测,今年或将有近百万考生放弃录取,不去高校报到。这是任性之举,还是明智之选?如果不报到,考生又将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资料图】
录取不报到,人数或达100万?
关于高考考生录取不报到的数据,官方只在2004年公布过一次,2003年大学发放录取通知书428万张,而真正的报到人数为382万人,46万人在收到录取通知后没有报到,比例超过10%。
2020年,有媒体推算全国有70万考生在录取后选择放弃,最终没有报到,占录取考生比例的10%左右。2021年,从几所高校披露的新生报到率看,这些高校的报到率在81.33%(甘肃医学院)到98.55%(南通大学)之间。而与之相应的是,2017年,某省公布的高考报名数据:43.62万学子参加高考,其中应届生为38.97万人,而社会考生(复读生)为4.65万人,复读生占比大约10%。可见,每年录取不报到人数,和高考复读生人数的占比基本一致。
据此推算,在高考已录取的考生中,每年约有10%左右的考生最终放弃报到。今年高考总人数为1291万人,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达90%左右,也就是说有1100多万考生能被高等院校录取,而按照10%的已录考生或因自身原因放弃录取看,今年或将有超过100万考生最终选择不报到。
事实上,近几年来,新生放弃入学机会,不去高校报到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教育部部署院校的新生不报到率约在0.5%到1%,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很多名校也都遇到过新生不去报到的情况;而市属本科院校的新生不报到率则约在2%到5%,学费偏高的高职或者民办院校,新生不报到的情况就更多了。
任性之举,还是理智之选?
近年来,新生放弃录取的情况愈发普遍,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有考虑不周、思虑不足的情况,但却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当今学子对于高校选择和未来规划的日趋理性。对于考生而言,不报到或是最终权衡利弊得失之后的理智之选。
毕竟,高考是考生和高校双向奔赴的选择,也是学子迈向社会、开启人生的关键一步。十余载的寒窗苦读,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水涨船高的学历需求,让越来越多的高考生开始掂量起手中这份录取通知书的份量。
2021年,一名京籍考生因高考失利,与北大、清华失之交臂,被复旦大学小语种专业录取,虽然复旦大学的金字招牌让她在录取时感到保住了颜面,但考虑到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相差甚远,最后她还是没有登上去往上海的火车,而是选择顶住压力复读。在2022年,她得偿所愿地被北大某热门专业录取。
和这位学生一样,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录取专业不理想,或者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服从调剂”但又对最终结果实在不满意,而在最后关头选择放弃。事实上,近年来考生和家长都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并将专业与未来就业关联在一起。越来越多的考生对自己所填报专业的利弊、职业定位、学术能力要求都更加明确,以往那种仅凭对专业名称的想象(比如工商管理)就填报志愿的情况越来越少。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了最后说“不”的决心。
除专业选择外,高校的层级也是考生要反复衡量的。本科、一本、“985、211”、名校、清北,总有人对自己的第一学历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许,总有人秉持着一份“不甘心”希望可以在下一年“赢回来”。这其中有少年热血、梦想执着,更多的却是对现实更深刻的认知。
据统计,全国考研人数从2017年的201万激增到了2023年的474万,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输高考,而自2022年起,部分985、211高校已经限制了非统招学历与专科学历报考其研究生。本科学历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到未来读研,这也是大量民办校、高职院校报到率走低的原因。而以往希望在完成本科学习后,以考研为跳板升入更高层级院校的升学路径,在如今看来,也越来越难有保证。
同时,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无论是考公还是进入企业,用人单位对于第一学历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重视,部分用人单位在简历初筛时就会采取”非985、211本科不要“的一票否决制,这也让很多考生不得不掂量起手中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含金量。
不报到的考生会承担什么后果?
教育部规定,考生被录取后,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档。考生今年也不得再填报任何志愿、不得再被其他学校录取。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大多数被录取后不去读大学的考生,无非是对录取的院校或专业不满意,亦或是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决定去复读。而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受影响的,来年可以和应届毕业生一样参加高考。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虽然弃学是被录取学生的“自由选择”,但由此造成的学位浪费也是令人遗憾的事实,如果考生能在志愿填报时想清楚是否要复读,不填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或者不接受专业调剂,放弃这个志愿,那后面会有更需要的人来替补,这也相当于放弃者“赠予”了后来者一个机会。但如果考生是在最终被录取后再放弃,那这个学位就只能空置。所以,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还是应该更加慎重,为自己,也为他人。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考生最终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做出了不报到的决定,也建议考生和录取高校的招办老师取得联系,确保高校不为其注册学籍,以防第二年高考录取后出现学籍重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