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热灾”造成什么样的灾难?乾隆皇帝应对“热灾”的措施是什么?

来源:环球快报网 发布:2022-08-22 15:13:18

乾隆八年“热灾”造成什么样的灾难

据统计,关于乾隆八年极端高温现象的记载有超过五十处,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多个地方。

在《高邑县志》中记载“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也就是说,在中午的时候,由于高温,铅锡都已经失去原有的硬度,出现软化现象,因缺水而渴死的人非常多。

在《浮山县志》中记载“浮人在中贸易者,亦有热毙者”,也就是说,当时浮山县人当日中午还在做贸易,有人因为气温太高而热死的。

除了以上两地县志之外,还有多处县志都有极端高温情况的记载。在宋君荣的信中看到触目惊心的数字,从7月14日到25日的十余天时间里,北京城中就热死了1.1万人。

乾隆皇帝应对“热灾”的措施

古代如果民间出现灾难,百姓经常会归咎于上天降下的示警信息,因此在大灾大难面前,皇帝历来都会发布“罪己诏”,这次的热灾也不例外,乾隆皇帝向大清臣民颁发“罪己诏”。

这份诏书被详细记载在《清高宗实录》中,大意是乾隆皇帝向上天检讨自己的施政过失,同时请求上天和大清百姓的理解原谅。罪己诏的最大作用是抚慰民心,因为天灾很容易导致民间慌乱。

乾隆皇帝也不能只在口头上认错,在实际行动上也积极帮助百姓应对热灾。在连续的高温天气之后,受热灾地区很快就出现旱灾,导致百姓颗粒无收。

根据《清史稿》记载“拨通仓米四十万石赈直隶旱灾”,也就是说乾隆皇帝调拨粮食分发到灾民手中进行赈灾,虽然乾隆皇帝的爱民之心很浓,但赈灾粮经过层层克扣,到百姓手中的实际上已经很少了。

百姓除了要忍受天灾之外,还要忍受人祸,因为有很多的不法商人借机囤积饮水,高价售出。其实这样的商人、这样的做法在历史上早已出现。

在之前的旱灾中,有这样的记载“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因为干旱导致对百姓水的需求非常大,商人借机蓄水涨价,导致百姓连水都喝不起,最后“渴死者其众”。

其中也有商业专门囤积粮食,趁机大赚一笔,幸亏乾隆皇帝有意控制粮食价格,在此次热灾中粮食的价格倒是基本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